• 亚星yaxin222

    Industry Watch

    亚星yaxin222观点

    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编制要点与建议

    发布日期:2024-09-06

    来源:北京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一、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内涵与意义

    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城市经济社会开展深度融合,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十四五”以来,智慧城市被赋予新的意义与内涵,遵循以人为本理念,以民生核心需求为重点关注点,以数据驱动为核心,以产业数字化、数字经济化为全新架构,持续提升多元参与度、资源整合度和治理协同度,构建开放共享的城市生态体系。

    新时期,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新基建、人工智能等相关国家战略对智慧城市建设开展提出了新要求。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是召开智慧城市专项规划建设的出发点和重要抓手,核心是顺利获得运用体系工程方法统筹协调业务、系统、数据等要素,围绕具体建设任务目标召开实施设计的方法论和路线图。优秀的顶层设计可以使城市在智慧化建设中脱颖而出,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同时能够为智慧城市建设明确清晰的方向和目标,从全局的高度,确保各领域各部门的建设目标和方向一致,有效避免各区域部门各自为政、重复建设,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协同效应。

    二、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编制注意事项

    在各部门、各区域在编制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过程中,编制内容应至少包括需求分析、总体设计、架构设计、实施路径设计等方面内容,并突出对阶段开展现状、存在问题、建设需求等方面的深入分析,按照相对固化的业务架构、数据架构、系统架构等,细化提出年度实施方案,明确分年度实施计划。同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注重与上位规划有效衔接

    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应当符合国家、当地的国民经济、行业、区域等有关规划和政策要求,应与部门或区域信息化开展规划有机结合,并与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等有效衔接,确保目标清晰、任务明确、项目可行、保障到位、推进有力,不能脱离阶段主要任务、约束性要求等进行单独设计。

    2、注重与具体业务的导向一致性

    在编制顶层设计过程中,建议提前梳理完善业务架构,确保核心业务完整没有遗漏,业务划分逻辑要统一,并可将核心业务逐级分类细化。根据业务对象和流程,梳理核心业务的全生命周期,明确横向跨部门的业务协同关系、纵向市区街多级管理的联动关系。

    3、注重各业务之间的系统整合性

    需要明确各信息化应用系统边界及业务对象,相同的业务对象的系统应考虑整合,明确新建或改建系统,以及复用或共用的系统,避免出现业务系统“假整合”。此外,从城市统筹角度考虑,涉及行政审批、网格化管理、综合监管、营商环境建设、社区信息服务、执法监管等相关业务时,应用系统应按照行业统筹建设的要求进行设计,明确与行业统筹系统的对接方式、数据关系与系统边界。

    4、注重数据之间的汇聚共享机制

    需要思考并明确部门数据的汇聚融合思路,统一建设数据底座,对部门数据内部资源召开分级分类管理,沉淀本部门的共性组件,形成本部门的数据支撑能力,并明确与外部数据资源的关系。其次,重点考虑数据采集的来源和方式,避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同类数据多头采集的问题。

    5、注重已有城市共性基础能力的复用

    基础设施层面,应统筹考虑区域共性基础设施的统筹建设,充分复用已有共性基础设施能力与组件;数据共享层面,应顺利获得城市数据平台或跨部门系统召开数据汇聚共享。针对区域或部门的个性化基础设施建设,应进一步论证必要性,明确共享方式。

    6、注重顶层设计的时效性

    在部门或者区域的建设需求、业务架构、系统架构等发生变化时,或者拟实施的重点项目发生调整时,建议按需调整顶层设计中的内容和实施方案,顺利获得对顶层设计的更新迭代,保障下年度的实施方案和项目清单能够与智慧城市建设的最新目标紧密贴合。

    三、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思考与建议

    一是加强关于智慧城市建设理念的培训和宣贯。确保各领域各部门的建设目标和方向一致,协助各部门各区域进一步理解智慧城市规划以及顶层设计之间的核心要点、侧重点和区别,避免各自为政,从而提高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编制的站位高度。

    二是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市建设经验。召开智慧城市关键技术、开展战略、重点业态等态势跟踪,全面提高智慧城市统筹规划、顶层设计的设计能力、落地实施保障能力、关键环节创新服务支撑能力,迭代完善智慧城市建设的实施路径。

    三是提前布局“十五五”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结合前期工作情况,充分吸取“十四五”顶层设计编制过程中问题与痛点,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相结合,提前召开相关编制工作,提升顶层设计的科学性和可实施性。

    四是加快培育智慧城市领域开展新动能。探索完善智慧城市领域下的政企合作机制,鼓励企业开发智慧城市应用领域通用集成应用系统、模块和平台等,打造一批优质样板工程。

    作 者

    陈 欣,咨询工程师(投资),长期关注研究信息化领域

    徐子天,高级经济师、咨询工程师(投资),长期关注研究电子政务领域 

    更多资讯

    010-63363998